當精神科醫師愛上精神病患 - 希區考克的夢境暗示 ~『意亂情迷』(希區考克與德國表現主義)
- 文 / 廷筠
- 2015年9月6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希區考克與德國表現主義
夢境的暗示
《Spellbound》(意亂情迷)是大導演希區考克1945年的作品,描述精神科醫師愛上假裝新任醫院主任的精神病患,在精神病患被指控殺害主任時,運用所學幫助精神病患洗清犯罪嫌疑。
精神科醫師Dr.Peterson是由英格麗‧褒曼所飾演,信仰佛洛伊德學說,認為夢境會透露病人曾經歷過的真實,並且隨著是否為夢境主人所為而產生不同的影響,為了幫助與自己相戀的John Ballantyne(以下簡稱「J.B.」),Dr.Peterson還找上自己的恩師,與恩師聯手解開J.B.的夢境。
在一場Dr.Peterson與恩師治療J.B.的過程中,.J.B.三度深入暢談自己的夢境。
首先出現的是布幕上的眾多眼睛,隨著鏡頭的拉遠,出現眼睛下方的室內場景,幾桌正在打牌的客人,其後隨著鏡頭的拉進,出現一位手持大剪刀的男子剪開布幕上的大眼睛,隨著倒影,呈現打牌中的男主角。

第二次J.B.深入夢境,J.B.回憶自己與對手打牌時,出現一位戴著頭套的男子自稱老闆,指責J.B.的對手作弊,將對手趕出賭場。
第三次J.B.的回憶,夢境中的場景換成了傾斜的屋頂,先是一位穿著滑雪板、有著落腮鬍的男子從屋頂墜落,緊接著戴頭套的男子從一旁的煙囪後方出現,將扭曲的輪胎丟下屋頂。沒多久,J.B.又在屋頂上被一對大翅膀的陰影追趕。

德國表現主義
電影發展一二十年後,德國電影出現了表現主義,透過搭景、演員化妝及肢體表演來呈現瘋狂、夢境,最有名的就是《卡理加利博士的小屋》,運用搭景呈現劇中的每一個地點,例如園遊會、精神病院、男女主角居住的社區,全片毫無視外景。
其次,演員的妝髮也是表演主義的手法之一,例如《卡理加利博士的小屋》片中演員都化著濃厚的妝,從演員的臉部即可看出,且片中被當成活屍的配角,造型也有著吸血鬼般的妝髮。
再者,演員的肢體表演更是表現主義的手法之一,《卡理加利博士的小屋》片中演員扭曲的肢體動作,活屍行走時如一旁枯朽樹木的枝幹僵直、不自然等都是德國表現主義的慣用手法。
而在《Spellbound》,J.B.的夢境開始時充斥人類眼睛的布幕、隨後出現戴著頭套的老闆、傾斜的屋頂、傾斜的屋頂、有著一對大翅膀的陰影,夢境完全藉由搭景呈現,並且演員的妝髮出現變化,如戴著頭套的老闆,用來呈現主角的夢境世界,一如德國表現主義電影係在呈現精神病患的心理世界、夢境。

與德國表現主義的接觸
在希區考克早年的拍片經驗中曾有過與德國烏發片廠合作的經驗,時間恰恰在1920年代,烏發片廠裡,穆瑙正在拍攝《The last laugh》、佛烈茲‧朗也在拍攝《Metropolis》,表現主義正值巔峰,此時在烏發片廠進行拍攝工作的希區考克正好吸收不少表現主義的經驗,將之融入之後的作品之中。
《Spellbound》,就是希區考克融合德國表現主義美學技巧的一部作品,透過表現主義慣用的手法,不論是布滿大眼睛的布幕、傾斜的屋頂、戴頭套的老闆,再透過低明度打光、清楚的明暗對比,帶出夢境的灰澀,呈現J.B.的夢境,並且暗示J.B.曾經經歷過的真實。也正因為J.B.童年所遭遇過的手足意外,使得J.B.心理生病,透過表現主義的手法,將J.B夢境中的尖銳、隱諱加以表現。
於是,希區考克也就再度創作出一部經典作品~~~

Commentaires